心底煙云腕底生
《春渚紀聞》記載:蘇軾在杭州時,曾與參寥禪師一起去壽星寺。剛進寺廟,蘇軾就說:“我從未到過這里,但感覺一切都很熟悉,好像住過很久。從這里走到‘懺堂’,應該有九十二個臺階!迸扇艘粩,果然! 蘇軾說,他前世是寺里僧人,所以了然。我不太信服前世今生之說,不過蘇軾平生對佛教的理解和貢獻,確非入世之人可比擬。我想,這就是夙慧。 詞典解釋說,夙慧,是生來就有的悟性。這就對了,我覺得這個詞比“天分”包涵的東西多得多。 中國有抓周的習慣,讀書人多半也記得賈寶玉抓周情節。我以為,這個習俗是一種發現孩子夙慧的方式。所謂夙慧,就是對某事某物一見鐘情、恍如再世而又心靈深處不禁共鳴的那種,能讓你終生不舍,貧賤不棄。不是追星式的參與,也不是功利性的“咸與”。 人生諸事,但凡有大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