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劍波書法之我見 張詠
與石劍波兄之相識相交始于十數年前,之后往還亦不甚頻繁,多藉由書法展覽之機緣得相晤談,亦只匆匆片刻而已。猶記得數年前,在人民中路文廟內之一緣書屋得與之邂逅,簡短言談交接之后,他即表示將去市圖書館查詢明董其昌之《容臺集》,以作撰述書法研究論文之用,彼時并未太過留心,于今回思,則劍波兄之書法創作多得力于其書論研究,可謂早現端倪。近日因志趣興味投合之故,乃于其人其學得一深入之了解體認。劍波兄溫文雅厚、情性內斂含蓄,待人懇摯,行事則敏捷不少見遲滯,至于學問修養,則所撰述有關書法篆刻研究論文如《冒鶴亭的印學情結》等文在在可見,又何勞區區在下饒舌贅述也。 劍波兄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生于如東,于今正不惑之年,少小即習書法,自顏真卿正書《東方朔畫贊》行書《祭侄文稿》入手,得入書學之宏門正脈,其后考入江蘇省文......詳細
學書點滴 石劍波
1988年秋,我高考落榜后,隨鄉電影隊到農村放電影,白天就在家里臨習大楷,帶到縣文化館請教于潘宗和先生,潘老師誨人不倦,指點我臨習顏魯公(真卿)《東方朔畫贊》,由此入門,打下了基本功。一年后,我代理鄉文化站長,平時就到鄉政府辦公室找些舊報紙,在文化站臨楷書《東方朔畫贊》、《顏勤禮碑》,鎮上寫標語、出黑板報等活被我承包過來,增強了我書寫的能力。三年后,我考取江蘇省文化學校美術書法專業,跟從莊希祖、吳振立、孫洵先生習書,就臨了一些帖,比如顏真卿《祭侄稿》、米南宮《蜀素帖》、董其昌行書等。篆刻得蘇金海先生指教,臨習漢印,循規蹈矩、氣息清新。書法篆刻理論由孫洵先生指導。近年來在《中國書法》、《書法》、《篆刻》、《書法報》、《書法導報》等報刊上發表印學論文三十多篇,引起了篆刻理論界的關注,有《趙之謙與東林復社后人》、《冒鶴亭的印學情結》、《略論陳師曾的書法篆刻藝術》、《印擬秦......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