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越子 1954年出生于江蘇泰州,1979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并留校任教,F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導。 陸越子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花鳥畫教學與創作,工筆、寫意俱精。尤在1995年右臂骨折后,改用左手作書作畫,使其藝術風格大變,藝術境界得到了升華。其繪畫作品曾入選第七屆、第八屆全國美展,全國首屆中國花鳥畫展,中國畫三百家展,中國畫百家金陵展等,并獲有一等獎、特等獎、最高學術獎、杰出貢獻獎等20余次,1999年獲得徐悲鴻獎學金創作科研獎。全國第十二屆花鳥畫邀請展評選陸越子為......詳細
江蘇花鳥畫之沉浮 陸越子
中國繪畫分人物、山水、花鳥三科,而花鳥畫之于中國美術史出現的時間最遲;B畫作為一個畫種至唐代方獨立成科。時至五代、宋,遂與人物、山水成三足鼎立之勢。 中國花鳥畫自誕生始,就注定了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人物畫之于神,山水畫之于境而花鳥畫之于意勝;B畫在達意、表意、率意、暢意、喻意以及畫面構成之簡逸之道,取舍之法、自然之境、書法之意等都遠勝于人物和山水;B畫所寫自然之生機,萬物之靈性,寫自我之性格,人文之精神,寫生命之律動,物我之交融。所發之情懷使花鳥畫自五代、宋始之發展一發而不可收也。宋元之花鳥畫寫意已成濫觴之勢。至明末清初,花鳥畫之筆墨技法,構圖取勢,形式構成,表情達意便已臻登峰造極,其發展之勢遠在人物和山水之上。以至近現代的中國繪畫花鳥畫大師級人物如青藤、白陽、石濤、八大、任頤、虛谷、揚州八怪以及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詳細
創新,中國繪畫的核心傳統--兼談陸越子和他的人物花鳥畫新作
談及中國畫的傳統,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筆墨意趣,是寫意抒情,所以便有了十多年的所謂“筆墨”之爭;也有人以為,中國畫就是因循守舊的代名詞,是一味地重復、模仿前人,于是就有了一百年前的“國畫革命”口號和前幾年“廢紙論”的提出,等等。如此種種觀點,都是對中國畫的發展歷史以及蘊涵含其中的真正規律——傳統沒有全面考察和深入探究的結果。 中國畫從產生那一天起,就和所有的藝術門類一樣,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創新。無論題材、技法、形式,還是審美取向,中國畫始終處于發展、變化之中,只是有些歷史階段整體發展較快,甚至產生了飛躍,如唐、五代、宋、元、明等各個朝代,有些時期整體發展較慢,甚至局部停滯,如清代中后期。然而,因為每個時代有著特有的社會、人文、經濟環境,生活于其中的畫家不可能完全因襲、重復前人的藝術,只不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