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一些適配的新技術也集成應用于藝術金融的相關環節,幫助藝術與金融更好地牽手聯姻,形成了以新技術應用為助力的藝術品及金融衍生品運作管理新模式,在創新中實現跨界發展。
一、 新科技時代的來臨
當前,新科技革命方興未艾,特別是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等的完善和硬件效能提升,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新技術應用代表了新的發展方向,是解決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之一,這已經是普遍的社會共識。
目前,包括藝術金融在內的各行業、各領域,加大了對新技術的應用,并隨之產生了一系列發展的新模式,F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逐步在其各個不同的應用領域凸顯了顯著特征和無可比擬的技術優勢,擴展和延伸了人的信息功能,讓人類的信息交流和傳播在時間、空間上大大縮短。概言之,至少有“三化”和“三性”可供討論。
“三化”:即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大數據背景下,萬物皆數。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后,大數據與深度學習、自主學習(智能算法)更成為密不可分的“拍檔”。從這個角度分析,互聯網、物聯網產生海量的數據資源,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算法,提高了機器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不依靠人工而高效率、高質量地處理這些大數據成為現實。
“三性”:即大眾性、高效性、安全性。某種程度上,這體現了新技術應用帶來的價值體驗。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化”的實現,必然帶來的是大眾參與和安全高效。對此,諸如藝術金融、分享經濟等在優化形成最優的資源配置等方面都能窺見一斑。
可以說,以上兩方面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藝術金融應用新技術后,與數字經濟形成了交集,并形成大量數據衍生品,帶動了相關企業、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二、 當前的藝術金融體系
藝術金融近年興起,是藝術品市場在新時期與金融領域的跨界融合發展,本質上是依托藝術品市場將藝術品及其交易進行資產化、金融化的過程。正如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所說:藝術金融體系是在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產化、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理論創新架構體系、金融化過程與運作體系、以藝術價值鏈構建為核心的產業形態體系及服務與支撐體系等形成的系統活動過程的總和。
目前,隨著藝術金融發展,對其體系構成的劃分與認識有多種觀點,較多的主要是三大部分:
一是藝術品金融化運作體系,主要是針對藝術品標的物,以相應的銀行、抵押貸款、投資基金、保險、融資典當、價格指數等形式的運作實踐方式。
二是藝術品金融支撐體系,凡是對藝術金融發展起到支撐的一系列體制、機制、政策、技術、法規、人才、監管等要素的總和都在此范疇內。
三是藝術品金融服務體系,這是現代服務業在藝術品金融市場領域發展的一個分支,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組成,主要圍繞藝術品交易提供的確權、鑒定、估值、備案溯源、保管、物流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務。
三、新科技對藝術品金融化的影響
(一)新科技助力藝術品金融 大眾化的發展
中國的藝術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邁入了以科學技術為導向的大眾消費時代,對藝術品金融行業需求日益加大,特別是基于綜合服務平臺基礎之上的交易模式創新與藝術品資產管理創新正在取代傳統交易模式。
從發展歷程看,藝術品交易發展經歷了商品化、資產化、金融化、證券化。藝術品的證券化就是藝術品金融化的一種形式,是實現藝術品大眾化的一個重要過程。大眾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選擇合適的藝術品進行投資和交易,使藝術品真正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藝術品金融化不僅是為國家增加投資渠道和投資工具,更重要的是提升全民的文化和審美素養。
雖然藝術金融化已經提高了藝術品市場的流動性,降低了參與的門檻,但是由于藝術品的特點,其信息的透明度較低,流動性較弱,市場化的程度仍舊偏低。與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后,互聯網搭載微信、各種APP軟件的移動端——藝術品線上交易的出現,增強了藝術品金融的大眾化、平民化的趨勢,線上拍賣、“線下展覽+線上銷售”等層出不窮,推動了藝術品的大眾化發展和普及,吸引了更多的藝術品愛好者,也使得藝術品金融化的全民化、大眾化轉化成為可能。
(二)新科技推進藝術品金融 實踐模式的創新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先后與藝術金融結合,推動藝術金融資產化及其消費業態不斷豐富、不斷向縱深發展,出現許多金融化實踐模式,如藝術品電商交易模式、藝術品基金電子化交易、藝術品版權公盤交易等新型中間產品交易平臺,并逐漸形成藝術品市場新的業態。
在新技術推動下,中國藝術金融業態的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規模也不斷增大,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藝術品消費金融發展迅速。這一發展趨勢不僅反映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強大生命力和購買力,更彰顯了新科技的創新發展對藝術品金融行業的強大推動力。
(三)新科技促進藝術品金融 支撐體系的完備
事實上,隨著藝術金融發展,在其支撐體系中,市場管理體系不健全、監管幾乎空白,行業管理組織不健全。作為金融交易,要想有效參與藝術品市場交易活動,制度要非常明確,登記制度、鑒定制度、托管制度、交易制度,都必須清晰透明,要有一整套支撐體系的保證。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金巍認為:“藝術品金融要持續發展,需要在創新和規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方面需要依靠監管和機制建設,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新的技術手段!倍鴧^塊鏈技術平臺能夠為這一平衡提供新的支撐如何確保倉儲、交易安全,監督有力,亟待依靠新技術而非人力來予以保障。比如,一些藝術品存儲庫房加強新技術應用,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銅墻鐵壁”,往往會配備包括紅外、微波、超聲震動感應、移動探測等感知設備,而這些感知端所產生的感知數據都是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才能形成實時或準實時的分析反饋。
同時,在藝術品金融服務體系中的確權、鑒定、估值、保險、托管、鑒證備案溯源、物流等方面還面臨著許多困境,相信借助于互聯網、區塊鏈等新科技的支撐發展,將會得到逐步的解決。尤其是將區塊鏈的特性優勢應用到藝術金融體系領域,將進一步完善藝術品金融支撐體系,保障藝術品金融支撐體系的升級。例如,區塊鏈采用分布式的存儲方式,每個節點既保存了完整的數據,又節約大量的中介成本,數據信息寫入后無法篡改,便于政府監管和追蹤,也保證整個交易系統的安全可靠;針對區塊鏈開放性的特點,將改變原中國藝術品交易的單向性、隱蔽性和私密性,以其高度透明的特征保證整個交易行為、交易信息的規范性和公正性;其匿名性也可以保護整個藝術品交易的私密性;其數字時間戳技術,可以形成時間數據庫,為藝術品的展覽、流轉、交易提供整體的、安全可靠的交易過程的保障。
(四)新科技幫助藝術品金融 服務體系的完善
當前,藝術金融利用互聯網新技術、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形成了針對藝術品的特種金融服務。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帶動下,一種全新的交易、交流、展示、鏈接、溝通服務渠道已經形成,將突破傳統藝術金融在數量、時間、空間、地域等方面的瓶頸,從傳統重視融資、收益而輕視服務、體驗到如今的重視用戶體驗、雙向互動、快速便捷、交易規范的藝術金融服務功能轉變。隨著一些新技術的集成應用,將使得交易渠道更為通暢多樣,交易流程更加富有效率、公開、透明。
藝術金融是中國藝術品商品化、資產化、金融化、證券化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藝術金融產業的發展必須緊密依靠科技進步;ヂ摼W、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與藝術金融體系的融合,既能為其發展提供創新動力,也為其規范提供技術支持,對藝術金融模式的創新、藝術金融服務支撐體系的完善都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來源:根據何爽發表于《財經界》的文章編輯整理